罕见片源,引进可能性为零
大家好,太多资源不能发出,现在只得启用备用号。现在长按二维码即可免费关注。更多精彩,每日更新
大家好,本号致力于为大家分享优秀的影片,或是新作,或是经典。今天为大家带来的可以说是一部惊喜。
惊喜之一,在于安德烈·赫尔扎诺夫斯基这位前苏联的国宝级动画师隐居多年后,竟然重出江湖;更惊喜者,乃是他这次带来的作品,并非一部总结过去的自我收官,而是一部企图纵观当代视听文明的老辣野心之作。
若要用一个词语来形容铁幕时代的苏联动画,那就是温室里的玫瑰,只有在隔离了资本市场的顾虑和焦虑,方能开出花朵;而安德烈·赫尔扎诺夫斯基,则是这株玫瑰上的一根刺。
入行六十年,安德烈一方面继承了苏联动画所自傲、对形式风格的丰富追求,既能翻拍普希金的国民经典《秋》,淋漓重现俄国大地萧肃之美,也能一转手就拍出《漫长的旅行》这样受费里尼插画启发的荤黄喜剧,让胸部比脸大的俄罗斯尤物用自己的臀部弹奏乐器。
但另一方面,安德烈的作品又毫不掩饰地批判苏联政府驯服动画公司乃至所有文艺创作的暴政,例如《蝴蝶劫》暗示艺术家都是供起来的美丽宠物,总有一天会被作成标本,又如《大衣橱》叙述男人一次又一次舍弃自由把全部家当搬进衣柜里茧居……这些创作让安德烈屡屡遭到当局关切,他的《玻璃琴》更因此成为第一部被苏联官方打入禁片的本土动画。
1991年,苏联解体,苏联动画走入历史,苏联动画师们纷纷寻找新出路。安德烈选择了大学老师一职。他的作品动辄二十分钟起跳,以短片而言太长,却又难登长片院线,这种规格显然不是那么容易找到出路。
内外环境的变化下,安德烈的动画创作逐年减产,2009年后更是完全停摆。反倒是他的儿子伊利亚·赫尔扎诺夫斯基在真人电影导演的领域出道,在2020年的柏林影展更是以“电影史上规模最大行为实验”为噱头的《DAU》系列,闯出名堂。
正当许多人以为,安德烈会像仅差几岁的杨·史云梅耶一样收官退休,或像布鲁诺·伯茨多那样转向制作门槛较低的Flash动画时,他却冷不防地以一部长达八十八分钟的重磅长片《鼻子,或异见者的阴谋》,闪电归来。
《鼻子,或异见者的阴谋》全片最精彩的,莫过于安德烈对十九世纪作家果戈里的小说《鼻子》的“化用”。
这并不是《鼻子》第一次被翻拍。这篇小说最早成书于十九世纪,叙述一个小官汲汲营营于面子场,某天他的鼻子离家出走,还变得比他更显赫,而闹出的一连串荒腔,穿什么衣服比做什么人更被世人看重,是沙俄社会的扭曲投影。
二零年代的音乐家肖斯塔科维奇、动画兼实拍的跨界作家威廉·肯特里奇,都曾把《鼻子》翻过歌剧搬上舞台。
《鼻子,或异见者的阴谋》的剧情第一段,便是用剧中剧的形式,将肖斯塔科维奇的歌剧版〈鼻子〉以动画的形式重新演绎,而后接上续篇〈异见者的阴谋〉,类似于安德烈的第一部长片《亲爱的时光》乃是将三部普希金短片组合至成。
《鼻子》的动画水准也一如安德烈过往的作品般,流畅、炫技、著重意象,近乎癫狂——沙俄时代的庶民闹市游走着一批批杂耍班子作派的戏班、大官的马车车轮是由人类头颅所迭成,辗压彼此又被大地辗压;
歌剧院一边演出戏剧一边“穿帮”穿插了剧外动画师拍摄本片的花絮,和杨·史云梅耶尾声作《昆虫物语》如出一辙,颇有“动画制作本身就是一种不下动画的奇观”的意思。
小官的鼻子在大教堂受尽尊礼,这幕改编大有文章,因为这正是果戈里当年不敢冒犯东正教而在小说中删去的场景;麦克风和iPhone的“乱入”既是戏谑反差,亦是对权力场生态亘古不变的隐喻,伴随果戈里的小说书尾原文“这是一起对国家毫无用处的荒诞事儿”,为后段进行铺垫。
〈鼻子〉随著小官梦醒而止,片子却没有停歇,时空背景瞬间跳至二十世纪,进入了安德烈原创的续章第二段〈异见者的阴谋〉,而这篇的主人公,竟然是苏联动画曾经的禁忌──斯大林本人!
此时已经主宰俄国的斯大林,正与一众手下在歌剧院的贵宾席上观看〈鼻子〉。舞台上的却不是演员,而是布幕,是电影第一段的《鼻子》在画布上「放映」,剧中剧此刻一变为剧中剧中剧。
剧中的讽刺刺激了斯大林,认为这是反对者在射影自己,随即在剧毕后于歌剧院的密室招集手下,商讨起政府必须要控制文艺创作内容,就此开始一场苏联版的“海瑞罢官”。
接下来,是一场长达半小时的残酷视觉。整肃艺术家的腥风血雨连绵不绝,一切违逆者都得入狱,法律不管用就用上警棍,警棍不管用就端出火枪,烈火熊熊,尸体斑斑,令人不忍卒睹;到了最后,所有画面消失,只余文字以及死者的遗照──动画画面退场,此刻的一切是真人实拍,亦是真人真事。
当初台上演的,究竟只是一场单纯的娱乐剧目〈鼻子〉,还是异见者党同伐异的文艺阴谋?答案已经不再重要了。安德烈对在铁幕时代屡遭禁删而不可得的控诉,终于在20年代的今天完成。
但是,苏联已经结束了,这样的历史应该不会再发生了吧?抱有这种想法的观众,或是俄罗斯的年轻一辈,安德烈导演的回答,显然并不悲观,但也不乐观。
此片另一处巧夺天工的设计,是夹杂在〈鼻子〉和〈异见者的阴谋〉之间的真人演出片段。在这段演出中,一台飞机上的乘客正看片打发时间,他们看的不是别的,正是〈鼻子〉、〈异见者的阴谋〉,以及俄国反暴政电影的经典《战舰波将金号》。
这幕熟悉不熟悉?小官看着自己失去鼻子的梦、斯大林观看歌剧〈鼻子〉、飞机乘客观看斯大林观看〈鼻子〉的〈异见者的阴谋〉、而我们观众观看着《鼻子,或异见者的阴谋》……窥看一环接着一环,简直像俄罗斯传统玩具一样,套成了一组“套娃”。
这组“套娃”让这部片的互文维度无限的拉伸。艺术是超越古今的,但后果却是当代人所承受。
果戈里晚年否定了《鼻子》是在讽刺沙俄,却阻止不了沙俄倒台百年后的安德烈的解读。
显然,艺术能带给后世的,并不仅是正面的审美提升而已。创作的寓意持续超越了时空的纽带,却改变不了人性的规范。
导演: 安德烈·赫尔扎诺夫斯基
编剧: 安德烈·赫尔扎诺夫斯基 / 尤里·阿拉博夫 / 果戈理
类型: 动画
豆瓣 8.2 IMDb 7.0
点击下方观看↓↓